“80”数据值得关注
心脏性猝死(简称“SCD”)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美国,超过50%的心原性死亡是SCD。临床上针对SCD的危险分层(即哪些人容易发生SCD)研究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总结40余年的研究结果,“80”这个数字非常关键,即:80%的SCD为男性,所以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是SCD的高危人群;80%的SCD是由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所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都属于恶性心律失常(又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如果发现有此类心律失常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80%的SCD患者有冠状动脉疾病,因此在冠心病的基础上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就更容易发生SCD;80%的SCD具有左心室功能障碍,而目前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原因中又以冠心病(或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等最为常见。这些“80”数据构成了SCD防治策略的基础,无论医务人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应对此有所了解和重视!
冠状动脉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防治非常重要(包括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
已有研究显示,对于心衰和冠心病患者更为强化的治疗可以减少其SCD的发生。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如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等)和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见,对于患有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规范的药物治疗对于降低SCD的发生是何等的重要!而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合理的、及时的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等)由于使用非药物的方法恢复(或基本恢复)了心肌的有效供血、显著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事件风险,从而也可以降低SCD的发生率。
而生活方式改善则是成本最低的预防SCD的措施。很多SCD的发生固然与其所患心血管疾病有关,但有的却是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所致,如长期熬夜、缺乏锻炼、长期的精神紧张、无节制的饮食等。上述不良生活方式既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脏疾患、也可以直接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SCD的发生。这样的例子时有报道,应引以为戒!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SCD的最有效策略
众所周知,在心脏骤停救治的生存链中,每过1分钟生存率将降低10%,这是真正的“分秒必争”!哪怕正确识别了SCD的患者并进行了规范有效的心肺复苏(CPR),也只能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原因就在于:SCD的发生往往没有先兆,其发生犹如晴天霹雳,防不胜防;SCD发生后很难说有几人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识别;即便正确识别了SCD的发生,又有几人能够对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心肺复苏?而ICD可以在数秒种之内识别出恶性心律失常并在第一时间发放电能消除恶性心律失常,从而使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起死回生。ICD的规范而广泛的临床应用,至今已经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中国,可以通过植入ICD来“救命”的人群超过50万,但遗憾的是ICD植入量却非常低,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费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