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心力衰竭的简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心衰的凶险之处在于其常常表现出与其它疾病相似的症状。专家提示,心衰为您敲响生命警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心衰隐患,减少误诊、误治,最大程度保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什么会出现心衰
心衰是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又称心功能不全。心脏的重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循环 正常心脏有很大的储备力 能适应劳动时增加血循环量的需要 若储备力降低不能适应额外增加的负担 甚至休息时也不能维持有效的血循环 即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可按发展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心力衰竭
短时间内(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生的心力衰竭 常因心脏负担急剧加重 或心脏突发严重器质性损害等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炎、高血压病 急性肾炎等 心衰发生前 心脏可无显著病理变化 亦可有慢性器质性心脏疾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衰可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以急性左心衰常见 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可伴随晕厥 休克或心搏骤停 急性右心衰较少见 多由广泛肺梗塞或急性心肌炎引起 表现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早期 因心脏有代偿能力 心脏排血量能满足机体休息及活动时的需要 称为潜在性或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 随着病情发展 代偿调节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 则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 无论代偿期或失代偿期 均表现为水 钠潴留及各器官充血 因此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多为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可由肺部感染、风湿热 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栓塞 心房颤动及其它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
易混淆的心衰症状
精神症状并不等同于老年痴呆症
有些老年心衰患者可出现头晕、失眠、烦躁不安、幻觉、健忘、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精神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当发生心衰后,脑缺血进一步加重,从而出现上述精神症状。由心衰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脑代谢异常,也是重要原因。如不注意鉴别,很容易被误诊为老年痴呆症、脑卒中或脑肿瘤等疾病。因此,有此类症状的老年人应考虑心衰的可能,并及早就医。
咳嗽、气喘别只怪气管炎和哮喘
左心衰的老年患者最初可能仅有频繁干咳或胸闷、气喘(运动或劳累时尤甚)等呼吸道症状。有些患者可在夜间突然被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会逐渐缓解。由于很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因而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心衰引起的咳嗽和哮喘症状与患者的体位关系密切,患者卧位时症状加重,坐(立)位时症状减轻,且症状常在夜间发作,其痰液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液咳出后症状可缓解。而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哮喘症状与体位变化无关。
尿少、浮肿不是肾脏病的专利
心衰患者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体循环淤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不足,因而出现尿少。心衰患者还可因为体循环的静脉压力升高而出现多从人体的下垂部位,如足踝、小腿等处出现水肿,而肾性水肿常常首先出现在面部。
腹痛、腹泻不一定是胃、肠炎
右心衰的老年患者可因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导致胃肠道、肝、胆等内脏淤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因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而出现腹痛、腹泻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当老年人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时,切不可自认为是胃肠道疾病而擅自用药,应及时就诊,并详细说明是否还有其它症状,如下肢浮肿、尿少等,以便医师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