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生活水平和物质文化水平飞速发展,虽然给予人们更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人民群众对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却远远没有跟上。对于一些发生在大家身边的紧急情况,可能还仅仅停留在“掐人中”的局限。你是这样的小白吗???如果是,你就OUT了!!!
心脏骤停咋回事?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心脏骤停何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无先兆症状,常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在发病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有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心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心脏停搏3~5秒,病人有头晕和黑朦;停搏5~10秒由于脑部缺氧而引起晕阙,即意识丧失;停搏10~15秒可发生阿-斯综合征,伴有全身性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停搏20~30秒呼吸断续或停止,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紫绀;停搏60秒出现瞳孔散大;如停搏超过4~5分钟,往往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过久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辅助检查以心电图最为重要,心脏骤停4分钟内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心室颤动,4分钟后则多为心室静止。
心脏骤停咋识别?
心脏骤停的识别一般并不困难,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以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如果二者均不存在,就可做出心脏骤停的诊断,并应该立即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如在心脏骤停5min内争分夺秒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有可能获得复苏成功且不留下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损害的后遗症;但若延迟至5min以上,则复苏成功率极低,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亦难免造成病人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的损害。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心肺复苏咋救治?
心肺复苏术的主要手段和步骤,下面要针对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讲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做的是马上检查下病人发生了什么事(不要超过10秒),大声叫他,看病人有没有反应,假若没有,趴下来听一下病人有没有呼吸,也没有的话,这时你应该一方面声嘶力竭地喊出"来人呀!救命啊!"另一方面指挥他人打急救电话。打电话的人要镇静,不要慌张。简洁地描述病人所处的位置,以便让医护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到达。
通常所说的心肺复苏三部曲“ABC”,指的是复苏的三个环节:A(airway)——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即口对口(或鼻)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即心脏按压。
(1)开放气道(Airway)
昏迷时,人的舌头会下坠,容易把自己的气道堵死。可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并清除病人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方法是一手放于病人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另一手的掌心放在病人下颏骨处,使其牙关紧咬,下颏向上抬。
(2)人工呼吸(Breathing)
如果你已经对病人做了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那么紧接着趴下去听一下病人的鼻里有无气息。如果没有,就捏住病人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用你的嘴完全罩住他的口,缓慢吹气,要确实看到他的胸部有随着你的吹气而起伏,每次吹气持续2秒钟,然后把手和嘴移开,让病人自己完成呼气动作,频率约10~12次/分钟。
(3)心脏按压(Circulation)
在行口对口呼吸的同时,你还要观察病人的反应,他醒了吗?在挣扎吗?当然你能够专业到可以判断病人颈动脉是否搏动或是否有心跳最好,但这并不容易,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你需要通过检查病人是否有正常呼吸以及运动反应来决定是否行心胸按压,但评价时间也不要超过10秒,如果你拿不准,那还是开始按压,要记得病人要平卧于坚实的平面上,再找按压的位置,沿着肚子中线向上摸,可以摸到一个剑尖似的骨头端,这就是叫剑突的地方,向上一拳头左右,就是你要按压的地方了。将一只手掌放在这上面,另一手掌重叠在这只手的手背上,无论你的手指是伸直还是交叉在一起,记住不要离开胸壁。此外还得双肘伸直,上肢成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要求每次按压的用力都垂直于胸骨,使胸壁下陷4-5cm,按压频率大约是100次/分,不管你按压的同时有没有人帮你向患者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你所做的是保持必须保证能有15次胸外按压,配以2次人工呼吸(15∶2)。
最新的指南把C步骤提到第一位,即在打开气道和做人工呼吸之前就进行胸外按压,即“CAB”,程序上不同于过去的“ABC”。急救时首先作心脏按压,体现了急救的新理念,及早建立循环,争取急救时间,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新版指南也指出,每分钟至少100次的胸外按压速率较为合理。研究表明,提高按压频率可提高生存率,除了要求有足够的按压频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按压的中断。新指南同时建议,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于5cm(旧版指南是按下4~5cm),以便有效压迫心脏。产生血流,为心脏和大脑提供氧气和能量。如果有两名施救者,一名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在其完成30次胸外按压的过程中,准备好气道,紧接着进行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
当然,还有更多更专业的技术要求(包括电击除颤),但还是把它们留给正在赶来的医护人员吧,你所做的是不放弃地重复以上的动作,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为患者保留更多的生存希望。
医生提醒
随着国家及卫生系统对于心肺复苏的大力宣传,包括很多影视作品里也频繁的出现抢救的场景,更多的人开始有了心肺复苏的意识,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意外或紧急情况发生时保持镇定,在第一现场给予最有效地抢救,为医务人员争取更多的时间。
同时对于一些已经确诊的病人如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和脑卒中等病人要积极控制好基础疾病(如规律服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改善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且近日寒潮来袭,低温环境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们应注意增加衣物保暖,若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呼吸不畅等症状,切莫拖延或心存侥幸,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