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了肾病,需要保护自己的血管吗?
按照发病率计算,我国目前约有1.3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虽然不是所有的肾病患者都会进展为尿毒症。但作为肾病患者,仍然需要保护自己的血管。以备后期疾病进展至尿毒症时,因为自体血管不好,无法建立内瘘或者内瘘术后功能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进行。
2、得了肾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血管?
得了肾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尽可能避免双上肢特别是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的穿刺,如抽血、输液、留置套管针等,并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如果因为病情需要,可以在手腕以下部位穿刺,并尽可能缩短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时间。
②要避免对拟造瘘的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如果因为病情需要进行置管,尽量选择在拟造瘘肢体的对侧置管,并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3、肾脏病进展到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内瘘手术?
对于普通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若准备选择血液透析治疗,当血肌酐达到500μmol/L左右,就应计划建立动静脉内瘘。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甚至应该更早(血肌酐350-400μmol/L)计划建立内瘘。还有一部分病人,在肌酐未明显升高时就出现明显的水肿,心衰,恶心等症状,也需要听从医生建议,适时选择建立内瘘,为血液透析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通常我们建议在预计透析前3-6个月建立动静脉内瘘最佳,这样可以给予内瘘更充分的成熟时间,以避免深静脉置管。
4、我的血管细,锻炼有用吗?
计划吻合的动静脉血管管径大小的确是影响内瘘手术成功率的因素之一。很多病友的血管内径过小,常常在术前评估时未达标,在很多基层医院也因此错过了建立内瘘的机会,不得不使用带cuff的导管(长期管)进行透析治疗。那么血管细就一定与内瘘“无缘”吗?若动脉搏动良好,静脉弹性也较好的情况下,即便内径达不到最低标准,通过锻炼是会让血管一定程度的扩张,从而接近或达到内瘘手术所要求的标准。另外,较细的血管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也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血管通路医生来完成。